2008年12月6日

Before "Guerrilla Movie" - 在游擊電影之前

在游擊電影之前 ── 革命前夕的藍白拖日記

事情是從N跟A兩位年輕人開始的:2001年,那年大家都還是藝術大學學生,正是貧窮但堅持理想的時期。N用辛苦打工賺來的錢買了生平第一部DV,雖然拍了幾部學生短片,得了一些獎,但這總不是成大事的方式;A從進大學開始就開始產生懷疑這個教育體制所能供給的價值與目的,兩年來不斷的挑戰權威與教育體制,終於在三年級開始完全放棄並全面反抗整個不平等的社會價值觀與家庭及教育權威。活在台北,有時對一個充滿理想的年輕人是種考驗:漸漸耗損,最後被社會同化,這是很常見的。

關於小眾電影,有太多的全球化悲歌,尤其是華人電影:台北小眾版圖縮小,總統戲院及真善美戲院在2006年結束了它們最後的營業;同時八大片商的壟斷及拷貝的限制,小眾電影想要擠進檔期更是難上加難。

年輕導演並沒有因政府增加輔導金而獲得更多機會。從2002年開始,N跟A這兩個生活都出現問題的人開始籌拍長片”Sundau Morning ”,他們並沒有選擇被社會同化或接受媒體品味。於是在沒有任何資金預算及家人不支持的情況下,所有想像得到及想像不到的事在四年的龜步中完成。

「若是發行電影成為一種社會運動呢?」這樣煎熬的日子裡常有些念頭出現。台灣在整體看來都不是一個很好的藝術發展環境,這麼做也的確是吃力不討好,但其實有許多默默付出的小眾團體辛苦地撐著整個台灣的「品味」,不至於讓最後一根西化的稻草壓垮台灣。這將是以一種運動性質的方式來發行電影,對抗好萊塢工業的,不上院線的,不買媒體,對抗國家機器,而且是網路世代的。

2006年6月,N、A加上M,三個走過人生三分之一的”年輕人”?!帶著使命感與熱誠舉辦了一場沒有任何資金的小眾影展-“美麗的馬來西亞影展”,以身體的手操作方式代替現代人早已習慣的托辣司作業。觀眾對於這樣純粹具革命性及理想性的影展感到快慰,影展相當成功,影展宣傳期間在親自貼上手工海報的同時,周圍敏感的路人對於這樣的誠意其實是感動的。台灣被太多浮誇的媒體所佔據,但人心並沒有停止渴慕美好的事物。
   
我們藉望能經由這個成功的開始對社會付出更大的心力,這是隱性的、不討好的、類教育性質的群眾品味養成工程。藝術對台灣政府來說雖不是十分要緊之事,但我們希望能從台灣起步,逐漸聚集起華人的小眾電影力量,未來將可能囊括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小眾電影,甚至中國。

“Sunday Morning”, 一部完全DIY、沒有任何外力資助、獨立資金,歷時四年的電影。故事是講述一個青少年拍攝一部影片的過程,在拍攝期間,他得了憂鬱症,並開始對自已產生質疑,而這種質疑進一步擴大到對自身社會的觀察,體制的批判。Sunday Morning 以一種Bedroom Movie 的方式製作,完全使用數位器材、精簡人力,以一部電腦完成所有後製,包括壓製DVD,甚至連首映會都是在一台筆記行電腦上完成。

Sunday Morning 在拍攝期間,我們就意識到她並不能作為一部獨立製片了事,她是一個新的型態的東西,她的體質並不能適應目前的院線生態,同時我們也不喜歡台灣現有的影片發行的操作模式。Sunday Morning 是更街頭的,更青少年的,她需要創建一個平台,而創建一個平台本身需要一個運動。一個從世界邊陲發聲的影像運動,我們想告知他人我們的處境 — 亞裔的,在一波波新經濟的衝擊下被改造的的亞洲景觀,以及在歐美的強勢青少年文化的入侵下所產生的身份認同焦慮。如果到頭來你必須依靠西方主要影展頒你一個獎來肯定你影片的價值,然後再回國光宗耀祖,那麼美學價值觀的定義將永遠在那邊。那麼,一個地方性的靈魂將輕昜被宰制、斷定,但他們不見得理解我們。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運動,自覺性的運動,用一個世界性的影像語言,展示亞洲思考的層次與靈魂的多樣性。

因此,我們成立了”游擊電影”。
                                                       --- 2006年7月10日



其他關於"美麗的馬來西亞影展"連結
美麗的馬來西亞影展邀請您共享~
《純粹介紹》美麗的馬來西亞電影巡迴展

2 則留言:

  1. 你好,我是紀錄片導演,吳汰紝。
    正發起:出發,尋找五百位尋情歷險者計畫
    很開心有人在找尋不同的可能性
    請與我聯繫:02-87126080
    或email:theviewart@gmail.com
    非常希望與你們碰面談談

    回覆刪除
  2. 您好~我們是長庚電影社

    請問可以邀請您來我們學校演講關於電影的想法或是舉辦類似的活動嗎?

    這是我們的信箱laenoc35@hotmail.com
    知道最近第一次影展很忙,可以晚點再理我們
    謝謝了~

    回覆刪除